蚂蚁集团再度被约谈!超万亿余额宝将面临压降
2021-04-13 16:58:01
  • 0
  • 0
  • 1

雷达财经 文丨梁春富 编|深海

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随后在答记者问中发布了多条权威信息。

潘功胜表示,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余额宝规模庞大,截至2020年年末,仅天弘余额宝火币基金规模就达1.19万亿。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余额宝6支货币基金的合计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亿元。

对于约谈,蚂蚁集团回应称,去年12月,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五项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蚂蚁集团高度重视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标监管要求,近期已完成整改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行业人士认为,这是两日前阿里被罚182亿后又一重大监管信息,也是马云外滩演讲后阿里首次获得明确整改信息,而以蚂蚁集团为代表的平台公司在金融领域将走向何处,已经初见端倪。

潘功胜: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

自2020年12月26日,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后,今日(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主要介绍了再次约谈蚂蚁集团的考量、蚂蚁集团的整改方案的五大内容、如何加强平台企业的金融监管以及强化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合作等。

潘功胜表示,此次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有关人员,主要是要求蚂蚁集团必须正视金融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对标监管要求和拟定的整改方案,深入有效整改,确保实现依法经营、守正创新、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在符合审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潘功胜介绍,整改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二是打破信息垄断,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要求,依法持牌经营个人征信业务,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三是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四是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五是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潘功胜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坚持公平监管和从严监管原则,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蚂蚁集团:近期已完成整改方案研究和制定工作

同日,蚂蚁集团发布公告称,蚂蚁集团高度重视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标监管框架要求,近期已完成整改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蚂蚁集团将以整改为革新契机,不断提升合规发展水平,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更加坚定立足小微、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蚂蚁集团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支付业务回归支付本源,坚持小额便民、服务小微定位;申设个人征信公司,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有效防范数据滥用;将“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依法合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完善公司治理,遵守公平竞争的法律规则,规范关联交易,加强风险防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等。上述事项将根据监管规定及蚂蚁集团公司章程等相关约定,在履行相应程序后具体执行。

蚂蚁集团称,深刻认识到,国家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蚂蚁集团将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落实整改有关工作,确保全面规范金融业务的经营和发展,同时全力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的服务水平。

另外,蚂蚁集团也将以此次整改为革新契机,更加坚定立足小微、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坚持科技驱动、守正创新、开放共赢的发展理念,自觉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强合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二选一“认错”,阿里巴巴港股大涨

再次被约谈的前两天(4月10日),阿里巴巴因电商平台“二选一”被市场监管总局开了182.28亿元的罚单,这是中国反垄断史上金额最大的罚单。

2015年,美国高通公司因垄断行为,被国家发改委处罚60.88亿元,是其2013年在华收入的8%。这次阿里巴巴被处以2019年中国境内营收4557.12亿元的4%,即为182.28亿元。

高通8%,阿里4%,相比阿里多了一倍。分析人士认为,根据《反垄断法》,垄断行为的惩罚为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4%的比例,说明监管部门实际上比较审慎和克制。

对此,中信证券则表示,《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的处罚金额较大但相对比例适中,对阿里巴巴的经营风险影响有限。天价罚单重在防微杜渐,引导其他企业自发进行整改。除了强制“二选一”外,其他行为如平台协调商家集体涨价、大数据杀熟、低价补贴等亦有望得以遏制。

在天价罚单被公布后,阿里火速回应称,“对此处罚,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随后又发了一封安抚客户和公众的公开信,然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发了一封安抚员工的内部信。

行业人士认为,阿里这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态度诚恳,认错积极”,但在2020年11月之前,对于“二选一”问题,阿里可不是如此的“姿态”。

2019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曾公开表示:“二选一”本是正常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平台为组织大促活动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和成本,也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商家品牌在货品、价格等方面具有对等力度,这是最朴素的商业规则。

当然还有马云的言论,曾称“银行不改变就改变银行”,在上海外滩金融会议上更是炮轰传统银行是“当铺思想”;嘲讽巴塞尔协议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扼杀创新;指出中国金融问题不是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阿里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傲气”。

曾经的言行,换来了今天的教训。

值得一提的是,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今日早间举行电话会议对182.28亿元的罚单予以回应。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指出,预计本次处罚不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公司将会作出更多行动减少商户经营成本,将把更多已成熟的业务转为免费;同时阿里已准备了数十亿元资金支持新项目,还将加大投资以提高商户培训。

在提及反垄断调查的细节时,张勇还表示,监管机构对并购交易进行了调查,这是审查的一部分,目前没有知悉有其他关于反垄断的调查。

4月12日,阿里巴巴港股盘中涨幅一度达9%,报收232.2港元/股,涨幅6.51%。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