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抬头挺胸”后小米再度破发,删掉的股票软件再装回去?
2022-01-28 23:35:16
  • 0
  • 0
  • 2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1月28日,#小米市值一年蒸发近4000亿#的话题冲上热搜。

事件起因是,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微博,称给粉丝准备了“虎年限定微信红包封面”。不料在微博下方遭股民“围追堵截”,“小米股票破发了,救救小米吧。”“雷总,小米股价要支棱起来啊,都亏了三四十万了。”“能不能正面回应一下股价啊,受不了啦。”

雷达财经注意到,1月27日,小米报收于16.48港元,再度跌破17港元的发行价。1月28日小米股价盘中跌至15.88港元,创下2020年8月份以来新低,最终报收于16.26港元。以2021年1月份的最高价35.9港元/股计算,一年时间里小米市值蒸发4900亿港元。

“时隔两年,我终于可以抬头挺胸、重新做人了。”在此前小米股价走出低谷后,雷军表示,“破发”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也终于烟消云散,“那些股票软件统统删掉,我再也不用关心股价了。”此次再度破发,有网友喊话雷军:“雷总,快把炒股软件装回来吧。”

股价下跌背后,统计机构最新出炉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显示,苹果在第四季度登顶国内手机市场,时隔6年重回销冠。这一榜单中,小米份额排在第五位,甚至不及重整旗鼓的荣耀,跟苹果份额差距拉大到10个百分点。

手机销量受挫,尽管雷军还梦想“三年登顶全球第一”,但现实是他不得不“一心二用”,将精力主要放到造车相关事务上。豪赌造车胜算几何尚难判断,不过跌跌不休的股价显示,资本市场对小米的未来并不看好。

雷军“重新做人”后股价再破发

回顾小米的资本市场之路,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7港元。结果上市首日股价便遭遇破发,让雷军那句“要让上市当日买入小米的投资者股价翻倍”的豪言成为笑话。

2021年8月份,雷军在演讲中曾谈到当时股价破发的感受。据悉小米敲锣上市时,现场有超过600人观礼,尽管在投行把IPO发行价定在17-22港元的情况下,小米选择了最低价17港元。但上市首日开盘,还是破发了。

雷军表示,“我们几个人谁也不愿意面对这个局面,心里特别难受,我们(雷军和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就躲到了港交所的一个杂物间。”

在上市当晚的内部答谢宴上,雷军忍不住说:“对不起大家了,今天我们破发了,但是我们会努力工作,一定要让IPO的投资者至少赚一倍。”

第二天,雷军买了一条破洞牛仔裤,提醒自己牢记破发这一天。然而,小米股价越跌越惨,在2019年9月2日时,最低跌到了8.28港元。

随着股价一路走低,雷军的心情也跌到了谷底,“当时跌到几乎所有人都快崩溃了,甚至有人认为还会跌到4块钱,在那段时间里,我特别不愿意见投资者,我见他们我说什么呢?”

据雷军回忆,“有一个投资者执意要见我,一坐下来只寒暄了几句,他就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怎么让我赔了这么多的钱?我真的不知道你们怎么干的。接着从小米的战略到小米的产品,再到小米的管理,把我当小学生一样训了一个多小时吧。不瞒大家说,我当时的衬衣都湿了,会后我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坐了很久,那一刻特别特别绝望。”

当时外界猜测,“数落”雷军的投资人是马云妻子,不过被双方否认。雷军专门发了条朋友圈对此回应:“我跟张瑛是朋友,昨晚演讲中的投资话题跟她没关系,网上传闻都是谣言。”

后来雷军鼓起勇气说服大家进行股票回购,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小米在均价9.35港币的成本下,回购了36亿小米股票。此后,小米股价慢慢走出低谷,到2020年7月10日,也就是上市两周年的第二天,股价回到了发行价17港元。

雷军称:“时隔两年,我终于可以抬头挺胸、重新做人了。”到了2021年1月4日,小米股票收盘价34港元。

“让IPO投资者赚一倍,当初吹的牛,我们终于兑现了!”雷军表示,“破发”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也终于烟消云散,“那些股票软件统统删掉,我再也不用关心股价了。”

彼时,小米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手机业务的强劲。一方面,华为芯片断供致使一部分市场份额流出;另一方面,小米在2020年的高端机策略初见成效。

紧接着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雷军亲自带队造车,利好消息给了资本市场一针强心剂,小米股价在2021年6月初实现一波小幅度反弹。2021年下半年开始,小米股价虽涨跌不一,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再未回到过30港元水平线上。

这一次,小米股价再度破发,网友喊话雷军:“雷总,快把炒股软件装回来吧。”

还有股民表示,“年轻人第二次腰斩”,“小米股票又破发了,对得起小股东们吗?深刻的理解了只能买小米的产品,不能做小米的股东。” 另有股民透露了自己炒小米大亏三四十万。

4季度苹果国内登顶,小米下滑8%

相比上次股价重回发行价时的有利内外部形势,目前阶段股价表现不佳的同时,小米烦心事也不断。

首先是被美国政府列入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中,根据美国政府的相关投资禁令,美国投资者需在2021年11月11日前出售所持“黑名单”公司的股份。受此影响,小米集团股票一度大跌。

不过2021年5月25日,历时四个月诉讼官司,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解除了对于小米公司“中国军方公司”的认定,并正式撤销了美国投资者购买或持有公司证券的全部限制。

其次,在小米占据优势地位的印度市场,被当地政府追缴税款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58亿元)。

今年1月5日,印度财政部发布声明称,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在印度当地的公司存在“逃税行为”,要求其追缴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间的税款。印度《明特报》网站报道称,小米和OPPO两家中国手机企业或将为“逃税”补缴巨额罚款。

对此,小米方面称,此次印度有关部门要求小米补缴的是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间与特许权使用费相关的进口环节税金,与小米近期业务无关,且该官方声明并非最终结果。

负面消息之外,小米的业绩也面临挑战。

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实现营收78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经营利润为27.28亿元,同比下降59.2%;经调整净利润为51.76亿元,同比增长25.4%。

作为小米最大业务板块,手机占其总收入六成以上,不过该部分的营收增速不及总营收增幅。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478亿元,仅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

营收增长乏力背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小米手机销量也显颓势。

全球市场上,Canalys数据显示,苹果在2021年四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2%。三星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为 20%。小米仍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12%。OPPO和vivo分别位列第四、五。

中国市场上,据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市场份额仅为13%,排名第五位,销量同比下滑8%。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成功登顶本榜单,而这也是其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再度获得最高的中国市场份额,成功打破记录。

就2021年全年来看,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全球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上,三星以微弱优势战胜苹果排名第一,小米、OPPO、vivo在前五各占一席。

去年第二季度,小米曾短暂超越苹果,夺得全球第二,后在第三季度又将该位置让了出去。

在最新一次发布会中,雷军已经明确表示,小米不仅要用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并且要正式对标苹果。但从统计数据来看,要完成这项任务颇为艰难。

国内方面,2021年全年vivo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2%。OPPO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到21%。苹果排名第三,销量同比增速达到47%,是前五大厂商中最快的。小米和荣耀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各自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0%。

上述报告认为,在 iPhone 13 的出色表现推动下,苹果在中国大陆的表现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其旗舰产品的激进定价使其价值主张保持强劲势头。

分析人士认为,华为跌倒使小米和苹果获益最大,2021 年小米和苹果销量分别增长了 40% 和 47%。这是因为,华为受限之后,原有的高端用户大部分流向苹果,中低端用户流向小米和OV。

但重新归来的荣耀再度崛起,分食了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份额。去年三季度,荣耀快速回归,跻身前三,小米只能屈居第四。

除此之外,Counterpoint认为,小米手机还面临着持续严重的零部件短缺、线下渠道渗透放缓等困境。

造车战略已不被市场看好

手机市场大局未定,竞争形势上的种种变化,雷军或已无暇顾及。

天眼查显示,近日雷军卸任了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雷军发微博称,小米集团旗下有很多家子公司,子公司董事会和法人代表调整非常正常,大家不用误解。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回应称系正常变更,他表示雷军的精力主要放在造车相关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

早在官宣造车时,雷军就态度坚决,将造车视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目前来看,不管是小米围绕造车产业链的频频投资布局,还是雷军退出多家关联公司的领导席位,其造车战略的优先级明显提升。

尽管看起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资本市场却不买单。自去年3月30日公告造车以来,小米股价已跌去35%,最近5个交易日连续下跌,市值累计蒸发超2300亿港元。

TMT资深评论人王新喜在文章中分析,在特斯拉,小鹏、蔚来等玩家深耕多年的情况下,小米需要从头开始追赶,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与投入的过程。

“在汽车领域,作为一个后入者,要超过市场现有领导者,往往到付出更大的代价。小米已经在供应链、软件开发、智能座舱等方面需要持续投资布局,但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王新喜称,有业内人士总结,仅仅为了烧出一套数字电车体系,蔚来烧了近400亿元,特斯拉烧了1000亿元以上。

在华为的方法论中,有一个“压强原则”:用十倍资源、十倍人力去冲突破口,直到超过原有领导者。按该原则来估算,新入场企业至少要在短时间内“烧掉”2000亿元才能尽快抹平和新势力实力差距。

由此可见,几乎从零开始投资布局的小米,曾表示计划投入100亿美元造车,但这笔钱能烧多久,充满不确定性。

作为对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达474亿元的恒大,才实现首款车型下线。而至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落地时,花费的代价只能比此更大。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手机业务因缺芯和竞对挤压而增长受限,小米在资本市场上的压力势必重新变大,已尝过破发滋味的雷军,是要继续专心造车,还是回过身来守护基本盘,恐怕也是一个两难之选。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