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卷入“假Gucci”风波 已多次被指销售假货
2021-04-13 13:42:21
  • 0
  • 0
  • 0

雷达财经 文|张凯旌 编|深海

近日,围绕一批单价2549元的Gucci腰带,唯品会和得物展开了隔空对垒。唯品会坚称自己售卖的是正品,得物则咬定这批Gucci腰带为非正品。

对此,Gucci方面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公司只保证在品牌直营、官网等官方渠道售卖商品为真,但唯品会并不在官方渠道之列。

“现在维权群里已经有200人了。”自称唯品会假Gucci腰带受害者的小元(化名)向雷达财经表示,“怎么跟客服说,得到的回应都是‘我们保证正品,第三方平台不具备鉴定资质,不能证明您手里的就是我们卖的’,唯品会拿出的是3月7日送检的鉴定报告,怎么证明我们3月18日买的几百条皮带为真?”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中,有关“唯品会 Gucci”的搜索结果也达到了150条。

值得一提的是,主打“全网正品保证”的唯品会已多次身陷假货风波,早在五年前,就有买家在唯品会上买到了假的茅台和五粮液,最终唯品会给予了退一赔十的补偿;而后,唯品会多次被曝售假,商品种类涵盖手表、口红、首饰、羽绒服、羊绒衫等。

真假Gucci罗生门

4月7日,澎湃新闻报道称,有消费者在唯品会以2549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条Gucci腰带,收货后发现尺寸不符,得物App给出鉴定证明,称该腰带为非正品。报道援引消费者自己的不完全统计,称这批“问题皮带”涉及数量达133条,总金额近33万元。

当日下午,唯品会在微博中回应称,“经内部调查核实,该批Gucci腰带由唯品会在海外直采,采买链路清晰可靠且合法合规,确保正品。”

唯品会方面还搬出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的鉴定报告,报告照片显示,此次受检的皮带共计11条,有10条送检日期为3月7日,鉴定日期3月11日;另1条送检日期3月13日,鉴定日期3月15日。

对此,得物在5个小时后发微博表示,对相关用户提供的Gucci腰带进行了复核,结果依然是非正品,并贴出了鉴定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根据得物的这份鉴定报告,假Gucci腰带在防尘袋正面刺绣标底纹、金属扣形态、压印形态方面均与正品有较大差异。同时,得物还将这批Gucci腰带送去了4家第三方鉴定平台,检验结果均为仿品。4家平台中,包括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检验时间和送检时间均为4月7日。

4月8日,唯品会做出二次回应,称将4月1日和3日收到的共计4件退货商品送达中检广东进行鉴定后,结果显示4件商品符合品牌/制造商公示的技术信息和工艺特征。

消费者:我们要求退一赔三,唯品会却只能退货

“我们现在都是以个人形式上诉的,如果唯品会还一直坚持自己卖的是正品,我们会集体上诉。”消费者小元表示。

3月18日,小元在唯品会购买了一条2549元的Gucci皮带,3月29日,经第三方平台鉴定此Gucci皮带为假。

小元称,自己最初的诉求只是退货,然而唯品会以超过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时间为由拒绝了小元的申请。此后,唯品会方面不仅不提供皮带检测为真的报告,还称第三方平台(包括中检)不具备鉴定资质。

“不具备鉴定资质,那你这两次回应的时候不还是找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检测的?”

无奈之下,小元通过社交网络加入了“唯品会假Gucci群”,当时群里已有130余人,“他们有人在得物、优奢易拍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做了鉴定是假,拿去专柜对比,均为假。”

据小元所述,目前群里人数已达200,有人在二月时就已经在唯品会上买到了Gucci的假皮带,但大多数消费者是在3月18日下单购物的。

小元认为,唯品会两次发布的检测报告都无法证明,群里受害者购买的这批皮带为真,“拿出3月7日送检的鉴定报告是想证明什么呢?从始至终都是自己发声给自己证明,完全回避我们二百人手里皮带均鉴别为假这个事实。”

另外,小元提供的与唯品会客服对话的录音显示,面对消费者“退一赔三”的要求,客服回应道,“我司无法核实您自行寄出鉴定的商品为我司销售商品”。“我买的皮带上面都有唯品会的防伪扣,他告诉我买的皮带不是他们销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唯品会于4月3日打电话告知消费者可以退货,但商品保证为正品,不会进行其他任何赔偿。

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我们想找个公证机构,把我们手里的皮带送去鉴定,让他们共同见证。现在我们是不可能把手里的皮带交给唯品会的。”小元称。

线索来自腾讯新闻

在业内人士看来,奢侈品的鉴定目前确实是一大难题。据媒体报道,不仅Gucci,LV和Prada均不提供线上或线下的鉴别真伪服务。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表示,假货问题是当下奢侈品电商难以逃脱的“魔咒”,因在供应链上流通环节较多,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信息不明的现象,就很容易滋生假货土壤。

唯品会已多次被指售假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早在沈亚创立唯品会时,公司就曾与奢侈品“结缘”。

2008年,唯品会创立之初,还是个专注于“奢侈品特卖”的网站。彼时,适逢金融危机爆发叠加目标客户对价格并不敏感,沈亚第一个月只卖了18单,还有12单来自亲友。

深思熟虑后,沈亚做出调整,唯品会成为了中国电商史上第一批研究消费下沉的企业,将自身定义为“专做特卖的网站”,网罗大量国外的二三线时尚精品,同时帮助国内线下门店处理库存和过季商品,并对当季商品进行限时折扣。

2017年,唯品会官博发布了一篇公司副总裁冯佳路执笔的《不仅是句号》,宣布唯品会使用了多年的定位语“一家做特卖的网站”,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

虽然做特卖,但公司一直强调公司“100%正品”的属性。如2014年唯品会收购乐蜂网后,双方首次联合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活动主题即为“拒绝水货,拒绝掺假,承诺100%行货正品”。活动中,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还表示,要让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100%放心的行货正品。

彼时,在唯品会的百度搜索、商品搜索页面,公司“100%正品”的承诺也随处可见。

打脸很快接踵而至。据腾讯科技2015年11月报道,一家名为“黎明表业”的公司打着“时尚奢华钻石手表,百分百真钻,瑞士钟表大师纯手工打造,多届奥运会指定品牌机芯”的旗号,卖的却是伪造假冒的手表。

据悉,这家公司被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抓包时,现场查获大量涉嫌伪造的鉴定证书以及当事人委托国内某手表厂家生产上述手表的证据。而唯品会,正是黎明表业的销售渠道之一。

仅过了1个月,“假茅台事件”爆发,唯品会在周年庆促销活动中将市价八九百元的53度飞天茅台以580元的低价卖出,引得消费者抢购一空。然而经鉴定,这批茅台存在大量售假。2015年的最后一天,唯品会发公告称,已联系903位茅台酒消费者进行了退一赔十的补偿,售假行为是供应商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假茅台事件刚刚发酵时,唯品会方面只提出可以赔偿,但拒不承认所售系假酒,直至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对其解决方案的三大质疑,公司才于2016年1月8日再次发声明道歉,承认平台所售茅台为假货。

此后的数年,唯品会有数起售假事件被曝出。如雅漾喷雾并未得到雅漾厂家的授权;买的进口燕窝来自禁售国家;卡帝乐鳄鱼包做工粗糙、没有防伪验证码。在黑猫投诉平台中,唯品会被投诉为假的商品还包括鞋、羽绒服、卫衣、各类化妆品等等。

2020年,唯品会还上了北京市消协的“黑榜”,其售卖的羊绒衫被指以次充好,以羊毛冒充羊绒。

如今,黑猫投诉中唯品会的投诉量已达13592件,其中“唯品会 假货”的投诉量达765条。

从黑马到夹缝中求生存

曾经的唯品会,稳居中国电商企业前三,被网友们冠以“线上奥莱”的美称;如今的唯品会,纵有千亿营收、腾讯京东股东加持,也仅能在几大电商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

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报告,2020年第四季度,唯品会在网络零售B2C的交易规模占比仅为2.6%,排在天猫、京东和苏宁易购之后。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唯品会的市场份额尚为3.7%,仅次于天猫、京东。

2015年以前的唯品会,是电商领域的一匹黑马。

2010年底,创立仅两年的唯品会就实现了超2000万的净利润,员工人数达3000余人,并积累了1000多个国内外品牌供应商。2012年3月,唯品会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至2014年阿里和京东上市时,唯品会的股价已经翻了三十多倍。

2015年4月,唯品会股价升至超30美元,市值178.79亿美元。截至当年,唯品会网站注册用户超过一个亿,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每13个人就有一个唯品会用户,且这批用户的复购率高达82.1%,每天的成交量达50万单。

一度,沈亚成为了电商人士口中“马云最想见的电商人”,还有业内人士称,能否请到沈亚,是判断一个电商活动规格的标准。

2015年之后,唯品会的“星光”逐渐黯淡了下来。

自上市以来,公司的营收一直在增长,但增速一直在下滑,2015-2019年,公司的营收增速为73.73%、40.27%、28.74%、14.53%、8.85%。与之一同下滑的还有公司的毛利率,从2015年的25.11%一路降至2020年的21.84%。

唯品会也曾尝试改变。2013年,公司自建品骏物流;2015年,公司上线唯品金融;2017年,唯品会将电商、金融、物流视为战略规划中的“三驾马车”。但至2019年,这些业务纷纷折戟,与之一同损失的,是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2018年,沈亚在唯品会年中战略会上表明公司要将核心战略目标回归特卖业务,但特卖领域市场已经涌入了聚划算、爱库存、蘑菇街等诸多玩家,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在做的拼购、秒杀、品牌闪购、百亿补贴等活动对唯品会业务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强敌环伺之下,唯品会的流量开始见顶。2019年,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开始落后于订单量和活跃用户的增速,这意味着新客户所带来的ARPU(每名用户的平均收入)在降低。另有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唯品会年度活跃用户数复合增长率仅有13%,拉新颇显乏力。

不得已,唯品会又走上了疯狂营销的老路。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唯品会在2020年共植入约10部综艺和19部电视剧,公司的销售费用飙升至28.88%,这一数据高于订单量和活跃用户的增速。

巨额投入能否带来预期的效果?唯品会未来的发展究竟会怎样?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